如果你在鱼类间养技术中迷失了方向,鱼类间养技术可能是你的指南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如何引领潮流。
鱼类间养技术一、养鱼池的条件一般面积以3亩左右为宜,淤泥厚度在30厘米以内,保水性能良好,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有利于鱼类生长和预防鱼病。
池底平坦,最好具有深浅不等的几个层次,便于分级饲养。
同时要求水深在1.5~2.5米之间,最好可保持水深2米以上,以便能自动调节水中溶氧含量和防止缺氧。
池塘应有完备的排灌设施。
二、鱼苗的放养1. 放养的种类和规格:主养草鱼的池塘,可配养一些鲢、鳙鱼以清除浮游动物,防止水质变肥。
草鱼种应选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当年鱼种。
鲢、鳙鱼种的放养密度可根据水质肥瘦而定。
水质肥的可少放勤放,水质瘦的可适当多放。
2. 鱼苗投放时间:一般最好在2月底至3月初放养。
此期间冰面薄或无冰,鱼苗对水温的适应能力较强,同时此期水温较低,放养的鱼苗活动能力差,易成活。
三、饲养管理1. 投饵:主养草鱼的池塘,投喂的饲料应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全面的配合颗粒饲料。
一般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一次,以傍晚为主。
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鱼类生长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要求做到定时、定量、定点投喂。
日投饵量应控制在鱼体重的3~5%左右。
同时根据鱼类吃食情况,适量进行调节。
注意少量多次,避免浪费和鱼类暴食伤胃。
当鱼类吃剩饵料1/3时,应停止投饵一天。
同时要经常清除残饵和污物,保持水质清新。
2. 巡塘:每天早、中、晚应各巡塘一次。
观察鱼活动和吃食情况,检查饲料投喂及池塘有无漏水、跑鱼、病虫害等情况。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定期测量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水质。
每10~15天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一次,改良和调节水质。
定期投喂药饵(如抗菌素类药物),预防鱼病发生。
四、日常管理1. 坚持做好池塘防盗工作,防止鱼类逃逸。
2. 定期检查防逃设施,发现漏洞应及时修补。
3. 坚持做好养殖记录,包括鱼苗来源、投放时间、数量、规格、饲料品种、投喂时间、投喂量等,以便总结养殖经验。
五、收获主养草鱼的池塘经过一年饲养后,根据市场行情及时捕捞。
一般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
当鱼类达到商品规格时即可分批捕捞上市。
捕大留小,有利于主养草鱼品种的生长和池塘水质的调节。
同时要及时清淤消毒,做好下一轮养殖的准备工作。
六、疾病防治在鱼类饲养过程中,由于水质不良或投喂饲料不当等原因易引起鱼类肠炎、烂鳃等疾病。
可用抗生素或中草药进行治疗。
同时也可采用防逃设施挂袋(药袋)防治法进行防治。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遵守国家有关药物使用规定和安全用药知识,确保人畜安全和环境不受污染。
总之,主养草鱼的池塘养殖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较好的养殖条件和科学的管理技术,才能获得高产高效益。
同时要密切注意市场行情变化,适时调整养殖结构和技术措施,提高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果你对鱼类间养技术感兴趣,不妨亲自体验一下。相信我,它不会让你失望的,甚至可能会超出你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