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升级你的鱼类疥疮病发病特征体验吗?鱼类疥疮病发病特征可能是你的答案。不信?继续往下看。
鱼类疥疮病发病特征一、发病特征疥疮病病原为嗜子宫虫(Gorgorhynchus sp.),该病原体以游离的雌虫附着于鱼体上,吸食鱼的血液,而雄虫则到处游动,寻找附着雌虫,二者交配后,雌虫即死亡,而雄虫在2~3天后也会死亡。
病原体主要通过水流、鱼体摩擦以及带菌亲鱼等方式传播。
当鱼体表组织粗糙、发炎充血或溃烂时,病原寄生在伤口处,使感染情况更为恶化。
此病易发生在鲤科鱼类中,尤以当年鲤最为流行。
疥疮病的主要症状是病鱼鳃盖和躯干等部位有数目不等的灰白色小脓疱,严重时脓疱融合成片,甚至覆盖部分鳞片。
脓疱破溃后,会留下黄斑,使鱼鳍、尾鳍残缺不全,行动呆滞,反应迟钝,食欲明显减退,最终衰竭死亡。
流行水温在18~24℃。
鲤科鱼类以及体表多鳞片的鱼类易感此病。
二、预防措施1. 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原。
2. 引苗前必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浸泡苗种,以杀灭病原。
3. 在放养前可用0.3%~0.5%食盐浸泡鱼种3~5分钟,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4.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合理投喂饵料,增强鱼体的抵抗力。
三、治疗方法1. 立即隔离病鱼,并对鱼塘进行严格消毒,杀灭病原。
2. 可用利凡诺溶液全池遍洒(按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2克),使池水浓度为0.05ppm(即每立方水体中加5克药粉),使全池上下均匀布药,使病原接触药液而死亡。
鱼经处理后全池水体会呈土黄色。
因鱼类接触过药液的水而引发食物中毒和相互咬杀等应急反应外逃时要注意及时补充鱼苗。
用利凡诺治疗后的第二天开始见效(病鱼游动迟钝、甩尾),一周内可见病情好转,治愈率可达85%。
死亡较慢的病鱼也要好于用药治疗后的慢症和重症鱼池中的鱼。
同时用硫酸链霉素浸洗鱼体或用土霉素拌饵投喂等方法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 用磺胺噻唑拌饲料投喂效果也不错。
先将磺胺噻唑配成10%的药饵混合液(用量为每1kg鱼每天用药2g),然后将饲料浸入混合液中数分钟后投喂效果更好。
也可将饲料浸入浓度为5%的磺胺噻唑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再投喂。
在饲料中添加少量食盐可增强药效。
此外,将利凡诺与食盐制成混合液全池遍洒(按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克左右)也有较好的疗效。
4. 可用漂白粉全池遍洒进行消毒杀菌(用药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2克),同时根据情况在漂白粉药浴后补充适量的精养饲料或养血饵料如蚕蛹等以提高鱼类抵抗力,对疥疮病的防治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另外需注意加强管理及时捞出死鱼及鱼类尸体以减少水质败坏和病情恶化。
总之,鱼类疥疮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鱼类疾病,发病后会对养殖鱼类造成较大的危害和损失。
因此,养殖户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鱼塘和水质,合理投喂饵料,及时发现并隔离病鱼进行治疗等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但鱼类疥疮病发病特征的精彩还在继续。如果你也想成为其中的一员,那就赶紧行动吧!